展会信息港展会大全

打造机器人码垛行业优秀品牌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日期:2015-01-15 15:17:45   浏览:23901次  

导读:助推中国由制造大国变成制造强国访山东景昂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总经理臧群邦工业机器人如今在中国是个热门话题。来自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和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市场工业机器人销售总量比2012年增长约36%。中国不仅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机...

助推中国由制造大国变成制造强国

——访山东景昂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总经理臧群邦

工业机器人如今在中国是个热门话题。来自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和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市场工业机器人销售总量比2012年增长约36%。中国不仅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机器人市场,也是成长最快的市常

工信部赛迪研究院公布的报告亦指出,在政策扶持和人工成本倒逼下,预计中国机器人产业2012年到2022年十年间的增长率为年均23%至36%,潜在市场规模达千亿元级别。

在中国制造业正向高端转变、承接国际先进制造、参与国际分工的背景下,工业机器人也被寄予厚望,期待成为推动转型的重要力量。

作为山东景昂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总经理,臧群邦带领他的团队,多年来致力于打造中国机器人码垛行业第一品牌,潜心机器人码垛机的研发、制造,积累了雄厚的技术基础,其产品目前已覆盖全国27个省份。此次《财经专刊》专访中,臧群邦再次强调,只有解决工业机器人的发展问题,中国才有可能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

《财经专刊》记者:工业机器人是一个什么概念?它有什么作用?

上世纪60年代,美国首先研制成功第一台工业机器人。当时美国工业发展很快,但劳动力不足、劳动力成本不断提高。他们就考虑研究一种机器,能够在工厂里代替人进行各种作业,比如焊接、喷漆、搬运、装配……这种机器人开始看起来就像人的手臂,有大臂、有小臂、有手腕、有手,根据编程可以做各种动作。手里拿着焊枪就可以焊接,拿着喷枪就可以喷漆,有手爪的可以搬运。当时美国汽车工业发展很快,机器人首先用在汽车上。

日本在战后也面临劳动力缺乏和劳动力成本高的问题,很快就引进了这项技术。政府出台扶持政策,工业机器人产业很快就发展起来。对机器人制造厂,政府给补贴,以减少制造机器人的风险,因此刺激了工厂的积极性。用户购买和使用机器人也会得到政府补贴,用的越多获得的补贴越多。如今,日本已成为世界上生产和使用工业机器人最多的国家。

日本将1980年叫做“机器人元年”,他们在这一年基本做到了产业化和推广应用

工业机器人后来在欧洲也得到发展,像德国、瑞典发展得很快。瑞典的abb公司、德国的库卡公司,都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发展起来的。

中国在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把机器人列入国家计划,后来也列入“863计划”和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从那时到现在也有30多年了,我们已经能造工业机器人,但产业还没有发展壮大,规模也很小,只能说还在萌芽阶段。中国目前还没有像库卡、ABB、安川那样大规模生产机器人的企业。但是这30年当中,我们在工业机器人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成绩。

《财经专刊》记者:如何认识机器人产业?

我认为这是一个上万亿的产业,正在把新材料、传感器和人工智能技术渗透到各个行业。特别是工业机器人,这三年呈现井喷式发展,主要表现为互联网与大数据、医疗健康与物联网、新能源与智能汽车、智能制造与机器人四大科技浪潮。国家领导人认为机器人产业是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它的研发、制造、应用将作为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标志。

机器人产业是未来战略的高技术产业,不仅是智能制造的核心基础装备,还能推动相关行业产业的升级换代,它对未来的新兴产业具有重要推动作用。美国的一位教授认为,未来的制造最重要的就是机器人、数字制造和人工智能,三者的结合将改变未来制造业的结构模式。

《财经专刊》记者:现在西方国家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到了什么程度?

像日本,每一万名工人对应的机器人数量是300多台,中国还不到20台。从这方面来看,中国潜在的市场很大。因为中国是一个制造大国,2010年我们的制造业总量已经超过美国。但我们是用1亿工人来完成的,美国是1000万工人完成的,这个数字说明我们的生产效率还不到美国的十分之一,生产手段还非常落后。

2010年,我到沿海的一些企业看,虽然产品可以出口、产量很大,但都是手工作业、劳动密集型。到车间一看,很多人在那用手工焊接、装配、制作。

这几年中国也出现了过去西方国家、发达国家曾遇到的问题——劳动力短缺和劳动力成本高。中国没有那么多廉价劳动力了,今后怎么发展?中国正面临产业转型升级,要从制造大国变成制造强国。所以,目前已经出现了一个工业机器人的需求高涨期。

有人说,中国的工业机器人市场将成为世界最大的需求市场,因为中国制造业非常庞大,要提升到像美国、日本、德国那样的自动化程度,需要几百万台工业机器人。

《财经专刊》记者:目前中国的工业机器人产量如何?

2013年有统计,但数字不是特别准确:中国新销售的机器人总量约11万到12万台。其中中国造的机器人可能占到十分之一,90%是进口的——库卡的、ABB的、安川的。到上海汽车厂、第一汽车厂、第二汽车厂、北汽、南汽这些大汽车厂一看,机器人用得很多,基本都是外国的。

如果中国要到达美国的生产效率,就得装备300多万台工业机器人,缺口还有几百万台。外国这几大厂家生产不出来这么多,所以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的发展空间很大。

《财经专刊》记者:如何看现在工业机器人的发展情况?

工业机器人分三代。第一代机器人是示教再现型,给它编程,教它干什么活,它会忠实地按程序做,一千遍、一万遍不走样。但这种机器人没有感觉系统,假如外界环境变了,它没有感觉,更没有思维功能,不能规划自己的行为。国外工业机器人应用最多的还是第一代机器人。具有感知功能的是第二代机器人,现在的应用还不如第一代机器人那样普遍。

第二代,也就是具有感知功能的机器人,比如说有视觉功能,它能判断零件的位置和运动的方向,甚至可以将圆形、方形、三角形等不同形状的零件放到不同的箱子里。具有感知功能的机器人在生产中已经应用了,只是还比较少,现在90%都是第一代。

发射到火星上的探测机器人是有智能的,可以自主判断、决定自己该怎么做。完全自主的机器人还没有出现,这种机器人是属于第三代智能机器人

《财经专刊》记者:机器人产业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我认为机器人产业有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机器人替代人做危险的工作,第二阶段是为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需大量使用机器人,第三阶段是利用机器人拓展人在肢体、智慧等方面的能力。总体来说,机器人产业将从单机向无人化工厂,从汽车工业向相关行业,从简单的机械技术向复杂的人工智能发展。

《财经专刊》记者:通过工业机器人实现自动化生产,你觉得中国实现这个目标还要多长时间?

有人说在2025年。在中国要实现制造强国的梦想,我认为有可能,但是很艰巨。要从上到下,从各级政府到各个企业,各个科研和学校部门,大家共同努力才能解决这个转型升级,才能达到建成制造业强国的目标。

我们也要培养制造强国企业所需的高技术人才,会使用、会操作、会维修工业机器人的技术人才,整个生产的技术队伍和人才队伍都要是高水平的。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6月的两院院士大会上的报告中谈到了机器人,国家领导人把机器人作为具体问题来讲,这是历史上第一次。我听了这个报告非常振奋,从国家领导人层面都这么重视,中国的工业机器人有希望了。

现在各地发展势头都很猛,温度很高,有点像雨后春笋。但最后谁能做成?就要看谁能做成规模生产,必须像库卡、ABB、安川这样要有相当大的产量、相当多的用户,这才叫成功。

日本也经过了这个阶段,最初从美国引进技术,出现了五花八门的机器人公司,甚至每个汽车厂都造机器人,都成为机器人制造厂。发展了20多年后,现在就是安川等几个大厂成功了,它们逐渐吞并了小厂,形成了大企业。

《财经专刊》记者: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前景如何?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6月的两院院士大会上讲到,机器人革命有望成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切入点,会影响全球制造业的格局。我觉得国家领导人的关注,西方发达国家对工业机器人的关注,以及国内工业机器人的快速发展,都说明了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前景是非常好的。

国际机器人联合会预测,“机器人革命”将创造数万亿美元的市常麦肯锡咨询公司提供的数据也显示,到2025年,先进机器人在制造加工业等产业领域的应用可创造1.7万亿到4.5万亿美元的产值。

《财经专刊》记者:如何理解工业机器人正在孕育“中国制造”下一个增长点?

来自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的数据显示,目前世界机器人密度均值为51,中国仅为15。作为制造业大国,我国工业机器人的使用密度为每一万名工人拥有机器人21台,不及国际平均水平55台的一半。不过这样的数据只说明过去。

而从现在来看,“中国机器人市场即将爆发”,一年前的这句预言,如今正在市场上得到印证。近期关于工业机器人的利好消息称得上是“扎堆儿”。先是9月底我国首条用机器人生产机器人的数字化生产线在沈阳投产,年产能将达到5000台工业机器人;10月,杭州娃哈哈集团又证实,将跨界涉足特种专用机器人产业。还有业内消息说,乳业巨头蒙牛公司的生产线上正在大量使用工业机器人。

与此同时,不断有企业投资或设立机器人公司,或收购国外机器人公司股份,有的企业甚至还筹建商业银行,为发展机器人项目进行融资。另外,更有国际机器人企业瞄准国内市场,纷纷攻城略地,抢占码头。毋庸置疑,市场将进入与机器人“共舞”的时代。有专家分析,未来机器人行业可能成为全球新的经济引擎,而中国制造的下一个增长点也许将在这里孕育而生。

赞助本站

人工智能实验室

相关热词: 机器人 雷达 智能

AiLab云推荐
展开

热门栏目HotCates

Copyright © 2010-2024 AiLab Team. 人工智能实验室 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公司动态 | 免责声明 | 隐私条款 | 工作机会 | 展会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