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信息港展会大全

“机器换人”热度暴增驱动劳动力管理改变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日期:2014-12-10 20:37:41   浏览:12778次  

导读:作为全球最大的制造国之一,美国的制造业产出持续强劲增长;仅在过去的十年中,除去通胀因素,美国工厂的产出增长了三分之一。当今美国人口总数是当年的两倍还多,但从事制造业工作的人口数同大萧条结束时的人口数基本相同。美国各地,许多工厂车间看起来同2...

作为全球最大的制造国之一,美国的制造业产出持续强劲增长;仅在过去的十年中,除去通胀因素,美国工厂的产出增长了三分之一。当今美国人口总数是当年的两倍还多,但从事制造业工作的人口数同大萧条结束时的人口数基本相同。美国各地,许多工厂车间看起来同20年前完全不同:人少得多,更多的是高科技机器,并且对于员工的要求也远远不同于以往。今天,这一现象在中国也初见端倪。

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数据显示,2013年共有10万台工业机器人销往亚洲,同比增长18%;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2013年中国购买并组装近3万7千台工业机器人,其中国产机器人9000多台,产量是2012年的3倍。2014年,“机器换人”无可厚非“入围”了中国年度爆表热词。就此,我们邀请了Kronos中国劳动力研究院成员为大家多维度解读一下机器换人的背后故事,思考并探讨企业转型升级的多种途径,为企业提供一些有力的指导建议。

“机器换人”为何大行其道?

曾任新辣道餐饮集团高级顾问兼集团副总裁的袁萍女士表示,近两年“机器换人”大热主要有三方面原因所致。其一,招工难、用工贵倒逼企业“机器换人”缓解用工压力。随着国内外宏观环境和人口结构的变化,招工难、用工贵的问题已经越来越严重,劳动力供求的波峰与波谷之间的差距在收窄,企业的用工已从“季节性缺工”逐步变成“常年性缺工”。据经信局对247家重点工业企业调查显示,有68.4%的企业存在用工缺口,而机器换人在一定程度上确实有利于缓解招工难、用工贵的问题。

其次,中国劳动力成本高升的时代已经到来,前十年制造业之所以能够蓬勃发展的动力之一源于低劳动成本优势。然而近年来,劳动力供求的结构性矛盾及老龄化加速导致劳动力成本进入上升通道,中国劳动力成本已经远远高出了周边的国家,进入一个发达国家的整体水平,要压缩成本提升劳动效率的话,机器替代人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尤其是在那些过去用密集劳动力来完成的重复性生产环节,典型的例子就是富士康。

第三,技术进步使然,这几年机器人技术和产业发展上有大幅度的进步,工业机器人核心的自动化控制系统、网络技术等,这些年都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为制造业等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大规模采用机器换人提供了可能,机器换人后可以改善企业的整体生产效率和生产成本。

此外,直方大管理创新研究中心创始人及总裁许正表示,除了受劳动力成本及用工荒影响外,从去年开始在政府政策支持和鼓励下,一些制造业企业开始上马机器换人,起到了带头示范作用,一些原来在观望的企业今年也开始陆续使用。

同时许正也表示,机器人产业其实是工业自动化和信息化融合创新的必然产物,机器人产业代表着先进的生产力,它可以使人类很大限度地摆脱危险、枯燥、重复的劳动。就像人类经历的数次工业革命一样,当技术催生出全新的生产力工具,无论你是否喜欢,是否接受,只要符合经济利益,那么就必然会被大规模应用,机器人也不例外,只要解决好成本问题,那么普及也会是水到渠成。

业内普遍认为,通过使用工业机器人参与制造,一方面解决低端劳动力短缺的问题;另一方面缩小高端制造业差距,促使中国产业结构的快速调整,逐步涉入制造业的高端环节。与此同时,工业机器人还可以降低企业运行成本,提升企业发展效率,以应对我国制造业面临的生产率较低、人力成本较高等多种挑战。

“机器换人”换来了什么?

企业通过创新驱动、机器换人推动技术红利替代人口红利,不仅是经济继续保持增长的动力之源,还是企业成功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有力举措,那么机器换人为企业和社会到底带来了什么?

许正表示,由于机器操作具有手工操作难以企及的精度和准度,企业通过采购引进自动化、智能化、数控化的机器能明显改善产品品质、大幅提升产品质量,因而机器换人在产品品质和质量的提升方面作用也十分突出。实施机器换人项目后,有38.8%的企业能将优质产品率提高10%及以上,甚至有8.9%的企业能提高50%及以上,企业能耗将平均下降13.5%。

不仅如此,他还强调,机器换人令产品生产制造更加人性化。现在产品的创新速度比原来更快了,机器人的加入使得生产更加人性,这是整个产业在变革方面的趋势。

与此同时,机器换人还带来了人员素质的改善,机器换人在推动技术红利替代人口红利的同时,倒逼企业进行人力资源结构的转型升级,对高技能人才特别是技术工人、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也呈现较快增长态势,高学历人才占比提升。

Kronos大中华区总经理缪青表示,机器换人是推动传统制造业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一项重要举措,是企业实现爬坡越坎的现实目标,是中国制造业今后发展的主旋律,事实上机器换人最重要的贡献莫过于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劳动生产率的提升是机器换人最突出的成效。数据显示,2000——2010年,工业从业人员人均增加值从4.02万元增加到8.78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劳动生产率平均提高5.58%。而大力推进机器换人后,2010年至2013年提高0.15个百分点,劳动生产率加速提升态势初现,企业竞争力增强。另据工业企业调差显示,过半企业能显著提高劳动生产率,有53.8%的企业通过机器换人后劳动生产率提高10%及以上,其中24.7%的企业都提高30%及以上,产品生产周期平均缩短22.3%。

“机器换人”是企业的唯一选择吗?

机器换人不仅可以让用工数量减少,降低运营成本,还能提升产品品质,提高生产效率等,那么机器换人就是企业转型升级提高效率的唯一选择吗?

许正认为,机器换人对于一些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或者说未来可以向资本型转型的企业肯定是必须要走的趋势,但是对于一些小企业,这个是非常难的事情。那么问题来了,哪些企业可以“机器换人”,尚未上马机器人的企业应该如何面对劳动力成本高企、生产效率亟待提高的挑战呢?

许正指出,这首先要看企业的产品结构,每个企业都得首先考虑产品有没有客户需求,客户有需求的情况下要尽量保证成本降低的问题,无论是机器人还是人都是在降低成本,另外也有质量控制体系的要求,如果一些中小企业的生产方式被一些机器人替代后,而他又不能支付的起这种高额成本的话,意味着他本身布局有问题,就没法生存了。就好像讲过去大工业时代,汽车没有大规模出现的时候我们都是手工在敲,后来大规模生产之后,福特公司出现流水线了,他整个效率提升了,而且质量也控制了,手工打造的产品,中小企业,这是一个成本结构问题,除了机器人以外,还有其他跟效率有关系的,跟质量控制有关系的,设备的使用情况,有没有可能在流程方面工艺方面有些创新,不一定非要用机器人。

对此,Kronos大中华区总经理缪青表示,制造业是一个很特别的行业,兼具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特点,机器换人可以说是技术层面的变革和趋势,是解决当前行业面临诸多挑战的途径之一。目前很多制造业的劳动力管理尚处于粗放状态。如何对有限的劳动力科学、精细化管理也是传统制造业改革发展的重要课题和方向。

Kronos美国劳动力研究院成员DavidCreelman表示,在美国,经验丰富的工人现在仅仅需要去做电脑不能做的工作:使用自己的判断力。一个有经验的操作人员,负责几台机器,进行现场质量检查,并根据需要作出适当的调整。熟练、多技能的劳动力与复杂机器的结合是美国制造业的一大优势,背后的标准化和信息化管理更是不言而喻。

而近期发布的《2014年中国制造业劳动力管理白皮书》显示,通过对汽车制造业、机械制造业及电子制造业三大典型行业劳动力管理调查分析后得出,虽然不同行业的劳动力管理的侧重点不同,但均对如何降低劳动力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有迫切需求。而采用机器手等自动化设备减少一些可替代岗位(机器换人)是满足这一需求的途径之一。

同时白皮书也提出“把低于平均毛利率的工序外包生产;通过产线合并及设备重新布局等优化工序的手段减少重复岗位;借助Kronos这样的精益化劳动力管理解决方案,根据生产需求的变化,整合劳动力的时间可用性、技能混合来智能化排班和调度提高劳动力利用率,并且实时分析直接工时、损耗工时,以及计划和实际工时、人工和设备效率等持续改进生产率”三大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

赞助本站

人工智能实验室
AiLab云推荐
展开

热门栏目HotCates

Copyright © 2010-2024 AiLab Team. 人工智能实验室 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公司动态 | 免责声明 | 隐私条款 | 工作机会 | 展会港